|
为什么这么说呢??因为我也很困惑,作为一个电子科技和语言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,IT业在中国面临着困惑。
作为信息的载体和桥梁,计算机毋庸置疑将是每个需要用它的人必须要掌握的,这就是普及,就如同我们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就必须要认字一样,这些人其中不乏有钻研进取的人士,爱好计算机这个行业,或者有好感,或者看重其高薪,自学成才似乎在IT行业里困难了点,顺应时代要求,各种认证培训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,一概不要求其学历背景,似乎只要是人,只要通过了培训考试就是IT工程师。
疑惑1。这样做到底有利于中国的IT业发展吗?
这样做有好处,就是加快普及计算机,在经济建设中的能起到更大的作用,长远呢?从学术的角度上讲,我们先抛开人的智力差距和能力差距(但这一点在高科技行业是尤为重要的)经过培训的出身的IT工程师,肯定在知识体系上至少是欠缺的(要知道这是科学啊,古代游医郎中有市场,现在呢,有病了谁敢不去医院),乃至于根本没有(如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到底是什么?培训的出身的有几个能解释清楚?),这种培训其实是在职人员更新知识用的,中国却反其道行之,催生了这样一批完全没有理论基础,只会操作方法这种空中楼阁的IT工程师。IT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,他和报纸,电视………一样属于服务性行业,如果没有服务对象,谁需要IT?而在这种IT业被广大行业逐渐认识和利用的时侯,这样催生出来的IT工程师,势必给其他行业的广大需求者以误导,打个比方,现在的工作你能做,领导觉得不错,觉得培训出来的此前干过的人能胜任这项工作,IT也不过如此,而你呢?会去了解新技术采用新技术吗?没有理论的指导,也许要看懂学术专著都很难,这就造成了技术更新慢,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。
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和我国的现状,我们不难看出,秩序的混乱绝对是由于从业人员过于复杂,比如前几年我国经济过热,交易销售方面需要很多人,一时间,做销售交易的人比比皆是,而结果呢,生意场上信用尽失,道德沦丧,后遗症遗留至今,什么造成的?大家思考吧。其实这种例子举不胜举,大家可以看看周围,肯定会有发现。
谈完了用软件,我们谈开发软件,软件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,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团队精神,这样的人我们中国不少,软件公司我们也不少,为什么我们比不上印度?我们教育起步晚?我们不聪明?我觉得都不是原因。
疑惑2.谁在阻碍中国软件的发展?
我们的软件业在95年只前,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况,处于一群有才华的工程师和手工作坊式的单干生产,现在这种人还很多,98年全球IT巨大的泡沫蛋糕催起了我们这个人员不少但方法落后的产业,几何级数式的扩张远远大于了行业所能提供合格的各级人员的数量,滥竽充数由此开始,能当项目经理的去当CEO,能当程序员的去当项目经理,不合格的程序员就只好当工程师了,这样的组织体系使我们过热的软件业只是几年就轰然倒地。如果你的能力是程序员,却当了几年的项目经理,再叫你去当程序员你肯吗???这就是后遗症的所在了,最为一个有先进理念的程序员,他的上司却是中国软件石器时代的旧臣,结果会是怎样?你也许在他的手下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项目经理的水平,以至于更高的层次,这比庸师还要误人啊,这误的是我们的一个行业啊!即便是你有了真正CEO的水平,却在中国落到找不到合格的各级人员的尴尬局面,因为我如果是CEO,即便是我只有项目经理的能力我也不会去你手下做项目经理,用为我资历在啊!!!其他亦然!!!
软件是创新的,而上面的人墨守成规,下面的人有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,是谁在阻碍中国软件的发展??
后记:
送给所有IT同仁一句话:“认清我们的形式,看到我们的不足,衡量自己的能力,找到自己的定位!!”
(精心原创,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) |
|